暂无
课时数
课程播放数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从重庆玩耍回来的羊爷爷因为怕热躲在飞碟里不肯出来,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市就是重庆、南京和武汉,夏天老是晴天,太阳像火一样烤着空气,那为什么这些有山有水的地方还会这样酷热难耐呢?一起来听智慧魔方给我们分析下其中原由吧!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大雪过后,是一片白色的世界,洁白无瑕。然而在冬天下雪的日子里,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大雪纷飞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出天气有多冷。然而等到雪后天晴时,冰雪融化的时候才觉得异常寒冷,冻手冻脚。老话儿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雪花的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如果把雪花放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雪花,一种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又名未央花和六出,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雪花很轻,但是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观测时间到了,蜜蜜被蜘蛛网粘住了,于是请小灵狐帮它观测记录,小灵狐为了不出差错,直接把温度表拿出来给蜜蜜看,被燕博士批评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为什么温度表不能拿出来,只能在百叶箱里观测数据呢,让我们一起拉听听智慧魔方是怎么说的。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我们都知道,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小银狐不小心把兔妹妹的体温计弄坏了,于是准备拿百叶箱里的温度表给兔妹妹测体温,但燕博士告诉小银狐体温计和温度表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交换使用,因为体温计是根据人体温度设计的,测量范围很小,而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很大,只能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温度表。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吗?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严寒的冬天清晨,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霜,这是因为夜间植物散热的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还聚集在植物表面时就结冻了,因此形成霜。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石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冷空气即位于低温区的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但是,冷空气到了海上就会减弱,这是为什么呢?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小银狐觉得白色的百叶箱太单调了,用颜料给它涂上了一身花衣裳,蜜蜜认为这是不对的,于是找燕博士评理。燕博士告诉它们彩色的物体吸收的太阳能量更多,会导致百叶箱内温度急剧升高,而白色则能挡住太阳光辐射,升温慢,所测的气温和湿度与大自然更接近,数据也就更准确。
主讲:解说 课时:1 发布时间:2015/09/25
简介: 寒潮是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