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山东大学王羲之研究所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现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研究员、山东(非遗)传统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会员。
课时数
课程播放数
主讲:杜浩 课时:6 发布时间:2016/10/12
简介: 中国书法是以中国文化为内涵、以汉字为基础的独特视觉艺术。而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汉字和中国书法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主讲:杜浩 课时:2 发布时间:2016/10/11
简介: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其代表人物有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那么接下来,本视频中就对行书名作的书写要点进行讲解示范,欢迎学习《《蜀素帖》。
主讲:杜浩 课时:7 发布时间:2016/09/25
简介: 九成宫碑,全称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那么为了能够更好了解《九成宫碑》,本视频中将对其书写要点进行讲解示范,欢迎学习。
主讲:杜浩 课时:23 发布时间:2016/09/25
简介: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主讲:杜浩 课时:2 发布时间:2016/09/22
简介: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其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其代表人物有唐代张旭、唐代怀素、宋代黄庭坚、明代文征明等。那么接下来,本视频中就将对草书进行介绍,欢迎欣赏《草书《初月帖》(一)》。
主讲:杜浩 课时:2 发布时间:2016/04/07
简介: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那么接下来,本视频中就将对隶书名作《张迁碑》进行介绍,欢迎欣赏。
主讲:杜浩 课时:2 发布时间:2016/04/07
简介: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隶书。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而本视频中,就将对其书写要点进行讲解,欢迎学习。
主讲:杜浩 课时:2 发布时间:2016/04/07
简介: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而接下来,本视频中就将为大家介绍《曹全碑》的书写要点,欢迎欣赏。
主讲:杜浩 课时:1 发布时间:2016/01/21
简介: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其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通用文字,大篆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那么接下来,本视频中就对篆书名作《石鼓文》的书写要点进行讲解示范,欢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