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鑫,美国著名的光纤激光器专家。中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且同时在美国旧金山能量技术公司和Penrson Assessment and information公司工作,曾任上海电器厂军品生产技术协调员,助理工程师,同济大学讲师;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曾在加州大学物理系讲授光学六年。
课时数
课程播放数
主讲:沈仲鑫 课时:2 发布时间:2015/09/30
简介: 激光制造是一种新型的特种先进制造技术,该技术涉及光学、物理、材料、材料加工、机械制造、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种学科,内容非常广泛,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然而,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对激光制造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相对落后,全面系统地论述研究这方面技术的学者并不多。那么,本期视频特邀美国著名光纤激光器加工专家沈忠鑫教授前来做客,为您详细的解读激光制造的各种技术问题。本节将为您带来激光制造(上)。
主讲:沈仲鑫 课时:4 发布时间:2015/09/30
简介: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那么,对于锂离子电池前沿性的储能研究有着怎样的发现和进步呢?一同来听专家来解读一下吧。本节将为您带来锂离子电池研究前沿(一)。
主讲:沈仲鑫 课时:3 发布时间:2015/09/30
简介: 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从微观上看,玻璃也是一种液体),其分子不像晶体那样在空间具有长程有序的排列,而近似于液体那样具有短程有序。玻璃像固体一样保持特定的外形,不像液体那样随重力作用而流动。玻璃按照工艺、成分及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玻璃。那么,你是否听说过有机与无机杂交玻璃呢?这将会是怎样的高科技呢?一起来了解下吧,欢迎收看有机与无机杂交玻璃(上)。
主讲:沈仲鑫 课时:3 发布时间:2014/09/26
简介: 化合物超导材料(superconducting compound)是由一些具有实用意义的超导化合物所构成的超导材料,属于非理想的第Ⅱ类超导体。它们不仅有着较高的超导临界温度TC和上临界磁场HC2,而且,由于存在与其晶格缺陷密切相关的不可逆磁性质(即不可逆磁化曲线或磁滞回线),因此,临界电流密度JC也很高(见超导体临界参数),适于制作高场磁体(9~18T)及有关的超导装置。
主讲:沈仲鑫 课时:2 发布时间:2014/09/26
简介: 仿生学是指人类模仿生物功能,来发明创造的科学。它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人造工程技术之中,用以发明、创造新技术。该学科的问世,为人类开辟了独特的制造技术发展道路——向生物界索取灵感的道路,大大开阔了人类的技术眼界,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主讲:沈仲鑫 课时:3 发布时间:2014/09/26
简介: 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的一部分,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这些化学能经过转化,便成了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所以说分解是代谢的放能反应。而在合成代谢过程中,需要供给能量,因此是吸能反应。可见,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是紧密联系着的。
主讲:沈仲鑫 课时:4 发布时间:2014/09/26
简介: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气象上常用的测定仪器有液体(如水银)气压表和固体(如金属空盒)气压表两种。通常有平衡条件法和牛顿运动定律法来计算。针对大气更多的知识跟随沈仲鑫老师讲解一起学习吧。
主讲:沈仲鑫 课时:3 发布时间:2014/09/26
简介: 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
主讲:沈仲鑫 课时:2 发布时间:2014/09/26
简介: 动植物细胞的液泡充满的水溶液叫细胞液,我们可以将液泡膜、细胞质及细胞膜称为原生质层,这相当于半透膜。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浸于溶液或水中,只要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有浓度差,都会发生渗透作用。更多知识,请关注沈仲鑫教授为我们讲解《生理和生化中的渗透之动植物细胞中的渗透》。
主讲:沈仲鑫 课时:2 发布时间:2014/09/14
简介: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更多详情,敬请收看美国著名光纤激光器专家、加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沈仲鑫讲解“对流层的臭氧化学—全球对流层臭氧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