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强,著名作家。曾获第二届获齐鲁文学奖、第二届四小名旦青年文学奖、第六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
李强,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商业文化研究所负责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宋史、商业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项目2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彭红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和200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别获得文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屈原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宜昌市三峡诗词学会会员。
马世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考古系副主任,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毕生从事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教学、调查与研究工作,足迹遍布中国各地重要佛教石窟群。兼任中国重要石窟研究保护单位学术顾问或研究员,1989-1990年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美术史研究所、1998年台湾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与艺术评论研究所、1999年日本成城大学、2007年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柳洪亮,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新疆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副研究馆员。他领导、主持了吐鲁番博物馆、吐鲁番自然论的筹建、布展工作;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博队伍;扩大了吐鲁番对外的学术交流和影响
季羡林,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
谢桂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
李明伟,热能工程系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共4项;作为主研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即“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4项。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9篇,EI收录8篇,被他引18次。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和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