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漪,奖券收藏家
许四海,壶艺大师。制壶始于60年代,创制的紫砂大壶扬名与世。受清代陈曼生、杨彭年等人作品影响,与唐云、谢稚柳、程十发、胡问遂等书画家合作,将壶艺与书、画、篆等艺术糅合起来,制作了许多书画壶。与台湾李奇茂教授合作“秦权壶”,上有韩天衡题“珠联璧合”四字,此壶被顾景舟编选入《宜兴紫砂珍赏》一书。
张海国,1938年12月生,上海人,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陶瓷收藏家,尤以景德镇当代名家瓷器收藏为主。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上海市黄浦区老年大学《文物·古玩》班客座教授。1958年上海市北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后分配至轻工业部景 德镇陶瓷研究所,担任国家用瓷研制工作。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大公报、中国市场 、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羊城晚报、呼和浩特晚报、乌鲁木齐晚报、浙江日报、中国瓷器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杂志发表陶瓷论文、专访小品2000余篇60万字。撰有专著《 古瓷鉴赏与收藏》一书,并有作品入选《瓷都激浪》《收藏迷》《古玩世界》《中 国收藏集锦》等书。
梁志伟,男,1956年生于上海。知名诗人学者型古陶瓷、木器、奇石收藏鉴赏家,上海《劳动报.文博版》资深编辑、记者,《文汇读书周报.文汇收藏版》特约主持。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民俗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收藏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观赏石协会赏石文化研究会主任,上海工会学院中国陶瓷史特聘教授、中福古玩城顾问、中国古董网顾问、中华古玩网顾问、华夏鉴定中心鉴定专家、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顾问、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顾问。
李游宇,男,湖南省岳阳市人,上海文史研究馆雕塑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是上海汉光陶艺的创导者,所开创的汉光陶艺环境工程艺术,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上独树一帜。他设计的汉光陶瓷作品,曾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奖。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并赴日本、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现任上海汉光企业董事长、总设计师
朱裕平,1947年生于上海。早期研读哲学,后从事中国古陶瓷研究。现任上海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上海市文联文物鉴定中心专家。主要著述有《中国历史名窑大系》,主编《中国古瓷铭文》、《中国古瓷汇考》、《中国古瓷鉴定与欣赏》、《古瓷鉴定入门》、《中国唐三彩》、《中国青花瓷》、《元代青花釉里红》、《元代青花瓷》等。
冯懿有 1934年9月生,浙江慈溪人,1961年8月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俄语系,现任上海市昆山学校党支部书记。系虹口区收藏学会理事、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荣誉会员、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会员。
洪丕谟,男,汉族,1940年11月生于上海,2005年5月22日因病在上海逝世。1958年就读于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大专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20年。1981年弃医从文,到上海华东政法学院语文教研室执教,1986年在该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从事古代法律文献研究、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委员
金晓东,1947年出生,长期担任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编辑,从事收藏三十余年,以高古瓷器和竹木雕收藏著称,其中越窑青瓷和宋金磁州窑瓷器收藏闻名上海。
方炳海,1943年生,外号方匣子,浙江慈溪人,轮机员。主集古区,是全国唯一的古匣收藏者。现藏明清以来各类古匣百余只,其中有明代圣旨区、天官赐子镜奁、黄花梨手饰匣、清代官幅官印匣、楠木"项城书堂"匣、红木骨嵌甸嵌梳桩匣等,有很高的观赏、历史价值。1991年、1992年,其藏品先后参加上海国际工人艺术节、上海饮食文化收藏首展、上海民间收藏珍品绝技展、上海国际旅游年展。《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日报》、《上海工艺美术》、河北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香港《明报》等新闻媒体专题介绍过其事迹
蔡国声,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文博系副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任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民间收藏丛书》主编、上海电视台《好运传家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夏禹文化网(五千文化艺术馆)特约专家,华豫之门特邀专家、艺术品中国网高级鉴定顾问、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特邀专家,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栏目特邀专家,检察风云杂志《鉴赏家》专栏专家,上海收藏俱乐部顾问兼专家组成员。
徐建融,师承谢稚柳、陈佩秋,工诗文,擅画山水、花乌,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九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大辞海》编委暨·美术卷主编,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