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于印第安纳大学攻读法语与比较文学(1974年),获学士学位,耶鲁大学中文硕士(1976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1984年),其间曾在台湾、北京和上海学习、研究多年。1984年始,任教堪萨斯大学。
女,1964年2月出生,山东济南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民革中央委员、山东省委副主委,山东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男,汉族,博士,研究员 1967年1月生于吉林。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1990年本科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9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
1924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43年春参加淞沪四支队,参军后历任:文化教员、排长、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他参加过浙东北撤时澉浦突围战,解放战争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及抗美援朝。立三等功两次,授三级解放勋章。1955年授大尉军衔。1961年授少校军衔。
199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专门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院重大课题《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研究》以及《我国粮食中短期供求平衡研究》;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男,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196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同年到中国科学院(现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英汉机器翻译研究,“文革”后从事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1984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工作,翌年起任中心副主任,2000年秋至2006年1月任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户思社,法国马赛第一大学文学院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二级。1981年1月参加工作,1995年4月加入民革。现任民革中央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高田至郎,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日本生命线工程抗震著名专家。长期以来从事电力设施及地卜管道等生命线设施的抗震及防灾研究工作,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