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君子”一词似乎离我们有些远了,不过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还常常会用到“德才兼备”这样的词,由此可见,即使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品德和修养依然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素养的重要标准,这和“君子”的评价标准基本吻合。那么在中国古代,要想成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时隔千年的跨越,凝聚着儒家思想经典智慧的“中华礼仪”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魅力?它又会给我们的心灵深处带来哪些启迪和帮助呢?

彭林

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经学》主编等。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

推荐课程 换一换